最近来到宝山的人惊叹于这里的变化,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四船同靠”、商业综合体上海·海上世界迎来八方宾客、美兰湖畔打造创新“药谷”、智能制造产业扩容、“三江创坛”推动科创转化……过去的一年,宝山人气旺了、功能强了,随之而来的是清新、向上的多样城区更加可亲、更加立体。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宝山立足于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北翼的重要节点和上海北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正在全力打造新时代现代化转型样本,整体性、系统性提升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最近来宝山家庭聚会、朋友聚会的人多了,感觉宝山一下子成了热门打卡点……”到宝山乘邮轮、看日出成了上海市民的新选择。在邮轮产业带动下,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不断延伸、拓展成邮轮旅游度假区,丰富了文旅、消费场景,吸引八方来客,为宝山攒了一波又一波人气。
2024年的最后一天,不少市民是在宝山度过的。宝山滨江上演了大型烟花秀,苍蓝夜空、繁星闪烁,上千架无人机绘就了美轮美奂的“江海传说”,艺术与科技的碰撞为市民游客演绎了一场视觉盛宴。观众热情高涨,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这一晚宝山又“出圈”了。
自依傍邮轮港的商业综合体“海上世界”投入运营以来,打卡宝山有了新选择。在这里,可以看到长江、黄浦江、蕰藻浜三江交汇与国际大型邮轮构成长江入海口独一无二的景致;国际帆船赛、水上赛艇在百年灯塔映衬下,更显历史与现代碰撞的奇妙。
宝山“出圈”不仅是依靠独特的资源优势,更在于将产业经济与文旅、消费的融合开发。每天,太阳都在长江入海口照常升起,而宝山就将这一“沪上美景”打造成了一张文旅名片。
2025年1月1日,不少市民是在宝山滨江迎来了新年第一轮初升的太阳。为了方便市民到宝山观日出,宝山还发布了“日出指数”,指导市民“按图索骥”,在合适的天气、最好的时间前来。宝山滨江还命名了“日出广场”,并引入了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游客在看日出的同时,还能在宝山“深度游”。
新型消费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多维度、融合化的发展特征和巨大的增长潜力,将为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宝山正在努力将聚人气、增流量转化为拉消费、促升级,在消费换档升级上努力创新。
做好细分市场。邮轮经济是宝山的优势产业,宝山正在持续提高邮轮母港服务能级,在这一细分市场上提质升级。比如,宝山主动对接途易、诺唯真等国际邮轮公司,争取加大邮轮运力布局,全力提升邮轮靠泊航次和出入境游客人次,力争完成200艘次以上邮轮接靠服务;深化与海关、海事、边检协同,用好“邮轮15天”入境免签、“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不断提升港口服务效能和旅客体验感。
做好精品市场。宝山持续深化“活动+联动”内涵,打造“在上海、看长江”“宝山滨江第一缕阳光”“吴淞口日出指数”等特色品牌,正在积极争取世界F1H2O摩托艇锦标赛中国上海大奖赛永久落户宝山,继续办好品牌论坛、主题烟花秀、无人机表演等活动。同时,宝山将持续完成长滩沿线滨江环境品质提升,加快推进长滩中免海港城18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招商,实现长滩观光塔开业运营。
做好融合市场。延伸产业链上下游,宝山全力支持华夏邮轮加快整合运营,积极推动中船、爱达、地中海新建亚太销售、运营、采购等中心,做强邮轮总部经济。同时,探索打造亚太邮轮物资供应、船员派遣服务中心,做大邮轮港口延伸产业,不断提高邮轮综合配套水平。
宝山“热词”的背后是发展的“热度”。2024年,宝山用“首个”“首次”“首批”刷新城市纪录。
宝山围绕邮轮旅游、绿色低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合成生物、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产业”,培育领军企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宝山区首次实现“四船同靠”,“爱达·魔都号”“海洋光谱号”等一批大型邮轮完成首(复)航,接靠邮轮205艘次、接待旅客150万人次,分别占全国50%、70%以上。
宝山高端新材料、机器人及高端装备成为首批“市区协同”千亿级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市“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新增3家市级智能工厂、2家市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
生物医药及合成生物产业加快布局,新增3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宝济药业、优卡迪等一批新药研发和治疗技术取得新进展。
宝山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促进增长向科创驱动发展的动能转换,持续构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产业能级不断提升。宝山聚焦绿色低碳供应链核心功能区建设,充分发挥宝武、上汽、中船等链主企业优势,发起绿色低碳供应链链主联盟,推动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扩容升级,发布长三角首个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导则。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入选市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创建名单。
科创活力持续释放。宝山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更新迭代,赋能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新增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84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47家高新技术企业和66家市创新型中小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市级双创载体总数分别达40家、36家,排名均位居全市前列。
重大功能平台加快建设。宝山深化与上大、复旦等高校合作,升级建设环复旦国家大学科技园,推动环上大科技园改革发展,认定环上大智能制造等11家概念验证中心,吴淞材料实验室启动空间实体化运行,宇树亚太研究中心、上大通用机器人研究院、莱斯信息低空经济研究院等一批功能性平台落户宝山。
如今的宝山,有国际邮轮、创新“药谷”、科创矩阵、生态园林……是产业转型发展让城市更加立体,且面面精彩。为推动打造未来城市新空间,宝山正在从空间布局、生态营造、精细管理入手谱写城市的诗意篇章。
空间布局。宝山聚焦吴淞、南大、滨江“三箭齐发”,全力推动重点板块开发建设。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推动各类要素向重点区域集聚。
比如,吴淞新城打造迎来重要契机,宝山积极衔接“大吴淞”规划,深化“一带三星”城市设计,完成8个专业专项规划编制,以及江杨南路TOD、轨交19号线车辆基地及周边等一批控详规批复,加快绘就水绿交织、文商交互的“十里画卷”。南大智慧城打造高端商业商务新地标,抢占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加快推动宇树亚太研究中心、上大通用机器人研究院、莱斯信息低空经济研究院等实体化运行,积极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
生态营造。宝山科创生态不断完善,在加强人才、服务、资金等各类要素的高效供给,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上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比如,深化“先投后股”“创新联合体”国家创新改革试点,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出“先投后股”2.0版,首例项目实现转股,首批联合攻关产品实现上市,新增绿色低碳、先进材料等2家创新联合体。成功申建首批“6+1”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出台宝山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推进首支区属国资科创产业基金正式投资运作。
人才活力得到持续激发。宝山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启动人才工作十大行动,加快人才服务“一件事”改革,更好更快解决安居、教育等人才关键小事。
精细管理。宝山聚焦美丽、便利、人文、平安打造“四个城区”,全力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美丽乡村、美丽街镇项目优化人居环境,让河水更清、街区更靓;“15分钟社区生活圈”推动居民群众各类诉求便利可达、就近实现;扩大高质量文化供给,让优秀文化作品浸润城市,滋养生活;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实现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效能。
精心谋划、倾力打造、科学治理让“人民城市”理念在宝山区生根发芽,期待宝山在发展热土上谱写出城市发展的诗意篇章。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云开网站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