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是2012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非营利性普通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全国闻名的“青年创业之城”“鄱阳湖畔的明珠、京九线上的名城”共青城市。
学校建有甘露和高新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97.26万平方米,其中教育用地面积91.93万平方米,工业用地面积5.3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6.87万平方米,其中教育用房面积41.35万平方Kaiyun网站米,工业用房面积5.5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4.93万平方米。学校资产总值15.18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4亿元。图书资源157.43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4.46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学校下设航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护理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及公教部等11个二级教学单位,共开设46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10000余人。
学校办学成效显著,已通过江西省高校设置考察,先后获批“中国社会组织评估5A级单位”“省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测评为A等次学校”“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23年度全省民办高校综合考核和年检A等次学校(全省同类高校位列第1)等荣誉。学校连续9年被评为共青城市维稳先进单位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共青城市政府授予“支持地方发展贡献奖”。近三年,学校党建思政工作获各级各类成果、表彰276项,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近三学年,学生参加全国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共获奖1564项,其中国家级558项,省级1006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学校在2023年全国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竞赛排名中列第3位;在2024年软科中国高职院校排名中列江西省民办高职院校第1位;在2024年ABC中国民办高职院校20强排名中列第1位;在2024年校友会中国民办高职院校排行榜中位列前8强。
学校航运特色鲜明,是江西省唯一一所经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具备“海船船员培训资质”的高等院校,是长江片区九省二市中唯一连续5年获“五星级船员培训学校”称号的学校,是江西省特色优质的船员教育与培训基地,获评“船员最信赖的培训学校”“长江好船员团队”。在长江海事局辖区考证通过率排名第一、全国第三,连续两届长江海事局辖区技能大比武学校均获得团体第一和多个单项第一的好成绩。2017年获长江海事局“A级”海船船员培训机构称号,时任江西省副省长孙菊生赞誉学校:“围绕海洋强国、海运强国的目标,不断强化和聚焦办学特色,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和办学成效”。长江海事局称赞学校“近年航运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长江片区航运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学校围绕产业优化专业布局,对接世纪水运工程,服务“一带一路”、国家航运强国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立足九江自由贸易港和江西省区域经济建设,紧贴水上运输、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以轮机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港口物流)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和带动作用,组建了智能制造、港口与航运管理、船舶工程技术、数智商贸、建筑工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艺术设计、康体教育、现代管理与服务等9个校级高水平专业群,推进专业群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国内航运等业界的高度认可。
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建有省级船舶智能航海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级智慧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名师工作室、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等17个技术服务推广平台,打造了集教学实训、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技能竞赛及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场所204个,与省内外企业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11个。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总数620人,企业兼职教师175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28人,占比36.77%,其中正高级教师51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12人,占比66.45%,其中博士学位教师72人。学校现有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各类省级以上人才53人。近五年,教师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等各级各类成果或荣誉418项。
近三年,学生参加全国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共获奖1564项,其中国家级558项。先后荣获第四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海上操艇国际海运院校组第四名,连续两届获长江海事局辖区“海员技能大比武”团体第一和多项第一;2022-2024年连续两年获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一等奖;2022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比赛三等奖;2022-2024年连续三年获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2024年获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赛团体一等奖;2023-2024年连续两年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决赛团体一等奖;2023-2024年连续两年获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跨境电商赛项团体一等奖;2023年获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船舶航行安全管理技术赛项团体一等奖。承办了2022年“杰创杯”江西省电子综合设计赛;202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西赛区);2023年江西省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2023-2024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跨境电商赛项;2023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船舶航行安全管理技术赛项。
2024年3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在2023年全国高校大学生竞赛排名中列第20位,在2019-2023全国一般高职院校大学生竞赛排名中列第16位,在2019-2023全国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竞赛排名中列第5位,在2019-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榜单中列全国民办高职院校第3位。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创造性地将地方红色资源——“共青文化”融入学校“大思政”教育。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周密策划、积极组织各类文艺晚会、艺术节、体育竞赛等活动,营造和谐的现代大学文化氛围。丰富了全校师生文化生活的同时,为广大学子健康成长、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环境。
学校依托江西这块红色土地,引进了一批部队退役人才参与教学和管理,通过组建大学生军训教官队,进行新生军训,移植军队的教育、管理模式,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创建了“军魂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方式,孕育了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时代骄子。
学校坚持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学校内涵发展、高质量发Kaiyun网站展的重要路径,通过“书证融通、教考分离”“学用结合、赛训一体”“教培合一、工学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长江海事局、宁波市、安庆市、赣江新区、九江市及共青城市等政府部门开展以才荐才合作,与257家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余姚领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上海中远海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211家,企业生产、项目施工一线的工程师及专家参与学校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编制、新专业增设、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实习组织等工作,充分满足了全校46个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学校与科研单位和企业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合作共同体,三方共享设备、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实现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和领导力的有机结合。学校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的实际需要,与企业、科研单位联合开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确保学生创新教育、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2016—2018年度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均高于全省专科平均去向落实率,在全省民办高职院校中排在前列,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95%以上。根据第三方调查数据,近三年,我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满意度也在逐年递增,其中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名列前茅,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自行登录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高职单招报考系统”进行网上报考。报考前,考生必须在网上仔细阅读考生须知,阅读并签订《江西省2025年高职单招考生诚信报考承诺书》。每个考生限报1所高校,可选不超过6个专业及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在规定的网报时间内,考生可对所报考院校及专业修改1次。获得免试就读高职学校资格的“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在高职单招录取前须完成免试录取工作。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云开网站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