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现代生活在大运河畔一群年轻人的故事 江苏重点电视剧《北上》3月3日央视首播
2月26日,江苏重点电视剧《北上》正式宣布定档,将于3月3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并同步于爱奇艺全网独播。作为中宣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江苏省重大题材文艺创作资助项目、江苏省广播电视局精品扶持项目,该剧由中央电视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爱奇艺、启蒙影业、江苏文投共同出品,江苏省广播电视局联合摄制。
该剧改编自徐则臣“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赵冬苓编剧,姚晓峰任总导演,张书维任总制片人,白鹿、欧豪领衔主演,翟子路、高至霆、李宛妲、刘恒甫领衔主演,胡军、李乃文、岳旸、齐欢、刘威葳、童蕾、涂凌、刘敏、朱铁、褚栓忠特别主演,王学圻、萨日娜特邀主演。
运河故事是百姓的生活史诗。《北上》原著小说以运河经济带百年兴衰为脉络,展现三代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命运沉浮。最近,徐则臣在采访中解读《北上》内核,认为运河是流动的,而流动代表着可能性,所以他用小人物的故事讲述时代变迁下的运河故事,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对话性、流动性。
为了既尊重原著精神内核,又适应影视创作规律,电视剧《北上》选择讲述现代生活在大运河畔的一群年轻人的故事,将运河的古韵与现代活力交融。
26日,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迎来开馆一周年。作为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自去年2月26日开馆以来,共接待游客180万人次。
当日,“王入大邑商——天津博物馆藏武丁卜辞探亲展”在殷墟博物馆举办。36片武丁时期甲骨从天津博物馆回到安阳,这也是异地馆藏商代甲骨首次在殷墟博物馆展出。
开馆一周年之际,来自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等领域的近50名专家学者来到安阳,围绕商文明考古研究成果及活化利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路径等内容展开研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在无锡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中,流淌千年的古运河见证了无数的变迁与故事。如今,随着8.5公里环城古运河慢行系统的全线焕新贯通,市民可沿着环城古运河“一走到底”,沿途尽览“一河两廊十三景”。
8.5公里的环城古运河慢行系统全线贯通并蜿蜒于河岸两侧,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三道合一”,蓝色、黄色的彩色路面时尚灵动,成为市民家门口的“风景线”。
改造工程以“通断点、扩视线、拓腹地”为核心,拆除围墙、拓宽步道,增设亲水吧台、观景平台。焕新后的慢行系统包括了惠山在望、莲蓉晴岚、雨石花间、西园照水、秋林白鹭、樱林春晓、碧波唱晚、妙光灯火、丽水河畔、江尖晓憩等13个主题空间,每一处都在讲述古运河的前世今生,也在邀约市民来感受更江南的“河畔生活”。
为此,运河畔亲水的重要节点都实现了彻底焕新:通汇桥至亮坝桥段,沿河段植被重新梳理,新设置亲水吧台,打开沿河视线通廊,在这里可以临河远眺惠山;曾经的西直街北段附近临河区域,围墙高筑,杂木遮挡视线,而今,干净整洁的亲水步道取代了原本杂乱的道路,居民可以在步道上欣赏河岸美景,也可以带上一杯咖啡,坐于河畔吧台上享受静谧时光;一直以来,江尖桥至永宁桥段的步行空间笔直狭长、缺乏人气,慢行通道被柳树挤占,而今,这里通过设置休憩凉亭、花间驿站,打造出一个水生态认知科普空间,成为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聚集地……
昨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海事部门强化海事服务保障,助力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记者从会上获悉,平陆运河目前工程进度已经过半,通航设施日渐成型,计划2026年底建成投用。广西海事局认真贯彻落实“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要求,全力做好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工作。截至2024年底,广西海事局共对运河各标段签发水上水下作业和活动许可证51份,办理船舶进退场许可552艘次,完成船舶进场安全核验381艘次,指导施工单位成功应对10次台风和13次洪水冲击。
为实现“一流工期控制目标”,广西海事局主动担当,尽最大努力争取到交通运输部支持,解决了“一头一尾”两个关键性难题:一个是建设期施工船可以进江,一个是建成后内河船可以入海。
据介绍,施工船进江,指的是运河建成前,大量已经来到沙井和陆屋两头的施工船,按原有条件是不能进入钦江施工的。要改造达标,每艘施工船的改造成本近百万元,耗时预计近1年。为保证平陆运河建设如期推进,广西海事局争取到交通运输部支持,将钦江水域调整为暂定C级航区,Kaiyun官网 登录入口妥善解决了船舶合法进场施工问题。如今,进入钦江施工的船舶达到185艘。
目前,广西海事局已经开始为运河开通运营做前瞻准备。主要内容包括推进江海直达船型研究、开展平陆运河船员培养,保证运河开通之时就有船员可以驾驶江海直达船。
2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在河南洛阳举办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监督活动启动暨业务培训会,对监督活动作出部署。检察机关将聚焦“三名”保护中的资源普查、日常管理、保护利用、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拆真建假、保护不力等问题开展监督。
2024年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增设检察公益诉讼条款,标志着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成为检察公益诉讼法定办案领域。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最高检决定启动本次监督活动。
据介绍,本次监督活动围绕四方面展开:一是资源普查方面,主要针对应保护但未纳入保护范围的问题;二是日常管理方面,主要针对保护规划编制与审批、执法检查等问题;三是保护利用方面,主要包括建设、拆除、维修、迁移等方面的违法问题;四是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要求在保护城乡历史文化的同时,兼顾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作家祝勇长篇历史小说《国宝》近日出版发行。《国宝》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聚散流徙,讲述其因南迁而波澜飘摇的家族史,以小见大,以家映国,从烟火日常的民间立场见证磅礴沧桑的近代中国。
在“人在,文物在”为主题的新书发布活动上,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透露,祝勇为还原历史真实,曾跟随两岸故宫南迁路线重走万里。李文儒感慨,故宫文物经过这么漫长的时间和路途,又在战火纷飞的时代,真的不可想象,居然基本没有损伤。这是故宫人的誓言:人在,文物在。《国宝》让这段历史重新鲜活。
为保障船闸设施安全运行,提高航道通航效率,经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批准,苏北运河泗阳、皂河三号船闸于2月23日起停航大修。停航时间为2月23日8时至4月4日8时,计划工期40天。大修期间,泗阳一、二号和皂河一、二号船闸正常运行,所有过往船舶按照规定通过船闸。
泗阳三号船闸和皂河三号船闸分别于2009年、2007年建成通航,仅在2016年进行过抽水检修,未进行停航大修。多年来,两座船闸因长期高负荷运转,闸阀门、启闭机、上下游钢护面已出现大面积磨损、锈蚀、异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船闸正常运行和通航安全。此次大修,两座船闸主要对闸门、阀门相关配件修理、更换和防腐,对启闭机、助航设施更新等,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加固和升级,可有效恢复甚至提升船闸的技术性能,确保船闸长期稳定运行。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云开网站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