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大陆)官方网站-云开登录入口

北冬虫夏草菌种培养方法与流程-云开中国
行业资讯
北冬虫夏草菌种培养方法与流程
发布日期:2025-04-10 15:50:29访问量:

  

北冬虫夏草菌种培养方法与流程(图1)

  北冬虫夏草又名蛹虫草,与冬虫夏草同为虫草属,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有多种药理功能,具有抗癌活性物质。我国是发现和在医药上应用虫草最早的国家。随后,欧洲及世界其他各国才开始对这类真菌进行标本的采集、描述和鉴定。随着人们逐渐发现和认识虫草的滋补疗效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它的开发和利用倍受世人的极大关注,几年来虫草研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北冬虫夏草草长5-8公分,金黄、桔黄色,又称北冬虫夏草、北虫草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与青海冬虫夏草同属于真菌门虫草属,有相似的药用和滋补功效。国内外对已经成为诱发虫草子实体的种类研究认为,北虫草食用和药用价值可与传统的冬虫夏草媲美,人工培养的北虫草虫草素含量高于传统冬虫夏草几十倍。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虫草中含有虫草素、虫草酸以及各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滋肺补肾、止血化痰、扩张气管、镇静、抗各类细菌、降血压等功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北冬虫夏草菌种培养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北冬虫夏草菌种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母种制备:采集野生的鲜北冬虫夏草,用清水轻轻擦洗外表,再用一定浓度汞消毒,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多次,浸泡于一定浓度的乙醇中,用解剖刀在无菌条件下切去虫体外层,取白色组织于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下培养7天以后,斜面即长满白色绒毛状菌丝,有浅黄色素产生,即为初始母种,母种需进一步培养、扶壮,接着将母种扩大培养后,移入固体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个月左右,观察生长情况,若见有细菌或霉菌污染,应对母种进一步纯化,若无杂菌污染,可继续培养;一个月后即有橙红色子实体产生,说明母种可靠,然后,取新鲜菌丝片在培养基表面划过,所到之处即有菌落生长,把长有菌丝的培养基装入经消毒的瓶中,盖好瓶盖,旋转摇晃后培养数天,可在表面形成许多星状或斑点状菌落,即为母种;

  2)培养基配制:先将去皮马铃薯1000g切成蚕豆大小,冷水煮至熟而不烂,用8层纱布过滤取汁,加入蛋白胨25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7.5g、维生素b4片,补水2500ml,搅拌使其无沉淀产生,调节ph至8,然后依次加入葡萄糖和红糖煮沸,用滤纸、纱布或棉花趁热将已配好的培养基过滤,用纱布过滤时,最好折叠成六层,用滤纸过滤时,可将滤纸折叠成瓦棱形,铺在漏斗上过滤,制成培养液;

  3)分装:已过滤的培养基应进行分装,分装时,一手捏松弹簧夹,使培养基流出,另一只手握住几支试管或玻璃输液瓶,依次接取培养基,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粘附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湿棉塞引起杂菌污染,液体装量不宜超过容器总容积的2/5,瓶口用聚丙烯塑料薄膜和乳胶圈封口,备用;

  4)灭菌:把培养皿和玻璃输液瓶每10支扎成一捆,用牛皮纸包好放入高压锅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0.11mpa保持30分钟;常压灭菌100℃保持6~8小时;高压蒸汽灭菌一定要等灭菌器的压力降为零时,才可以开启灭菌器,取出培养皿和玻璃输液瓶,备用;

  6)接种: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钩从母种斜面中切取1cm²菌面放入液体菌种培养瓶中,迅速用聚丙烯塑料薄膜和乳胶圈封扎瓶口;

  7)人工培养:接种后放到恒温箱里在20~28℃,恒温培养2~3天,待液体菌种培养液面上的母种块长到直径为2.5cm的菌块时,再采用摇床振荡培养,震荡频率依据摇床性能和菌种性质等进行适当调节,要求培养的菌种菌球密度大、菌丝挂瓶壁少、培养周期短以及接种后定殖能力强、发菌快,一般往复式摇床60~70次/分钟,旋转式摇床100~120转/分钟,振荡培养时间为4~6天;没有设备条件的可采用静止培养,静止培养时间为7~10天;

  8)采收:采收时,用无菌镊子钳出子实体,然后再加少量营养液,重新包扎好瓶口,继续培养,2天后又可生长出第二批子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人工培养菌种的温度为18~23℃,菌种培养湿度60~65%,菌种培养光线为黑暗条件,菌种培养空气为环境清新无异味。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母种的菌种用真正无性阶段菌株或用成熟的天然的子囊抱子作接种体,具备能满足虫与菌生理、生化要求的特定条件,使虫菌结合实现侵染寄生,以使其长成虫草子实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人工培养期间定期检查,一般每天检查2次,及时淘汰染菌或劣势菌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有效简化了北冬虫夏草菌种的培养方法,继而可以有效缩短了菌种的培养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优化了母种的制备方法,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菌种的质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母种制备:采集野生的鲜北冬虫夏草,用清水轻轻擦洗外表,再用一定浓度汞消毒,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多次,浸泡于一定浓度的乙醇中,用解剖刀在无菌条件下切去虫体外层,取白色组织于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下培养7天以后,斜面即长满白色绒毛状菌丝,有浅黄色素产生,即为初始母种,母种需进一步培养、扶壮,接着将母种扩大培养后,移入固体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个月左右,观察生长情况,若见有细菌或霉菌污染,应对母种进一步纯化,若无杂菌污染,可继续培养;一个月后即有橙红色子实体产生,说明母种可靠,然后,取新鲜菌丝片在培养基表面划过,所到之处即有菌落生长,把长有菌丝的培养基装入经消毒的瓶中,盖好瓶盖,旋转摇晃后培养数天,可在表面形成许多星状或斑点状菌落,即为母种;

  2)培养基配制:先将去皮马铃薯1000g切成蚕豆大小,冷水煮至熟而不烂,用8层纱布过滤取汁,加入蛋白胨25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7.5g、维生素b4片,补水2500ml,搅拌使其无沉淀产生,调节ph至8,然后依次加入葡萄糖和红糖煮沸,用滤纸、纱布或棉花趁热将已配好的培养基过滤,用纱布过滤时,最好折叠成六层,用滤纸过滤时,可将滤纸折叠成瓦棱形,铺在漏斗上过滤,制成培养液;

  3)分装:已过滤的培养基应进行分装,分装时,一手捏松弹簧夹,使培养基流出,另一只手握住几支试管或玻璃输液瓶,依次接取培养基,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粘附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湿棉塞引起杂菌污染,液体装量不宜超过容器总容积的2/5,瓶口用聚丙烯塑料薄膜和乳胶圈封口,备用;

  4)灭菌:把培养皿和玻璃输液瓶每10支扎成一捆,用牛皮纸包好放入高压锅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0.11mpa保持30分钟;常压灭菌100℃保持6~8小时;高压蒸汽灭菌一定要等灭菌器的压力降为零时,才可以开启灭菌器,取出培养皿和玻璃输液瓶,备用;

  6)接种: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钩从母种斜面中切取1cm²菌面放入液体菌种培养瓶中,迅速用聚丙烯塑料薄膜和乳胶圈封扎瓶口;

  7)人工培养:接种后放到恒温箱里在20~28℃,恒温培养2~3天,待液体菌种培养液面上的母种块长到直径为2.5cm的菌块时,再采用摇床振荡培养,震荡频率依据摇床性能和菌种性质等进行适当调节,要求培养的菌种菌球密度大、菌丝挂瓶壁少、培养周期短以及接种后定殖能力强、发菌快,一般往复式摇床60~70次/分钟,旋转式摇床100~120转/分钟,振荡培养时间为4~6天;没有设备条件的可采用静止培养,静止培养时间为7~10天;

  8)采收:采收时,用无菌镊子钳出子实体,然后再加少量营养液,重新包扎好瓶口,继续培养,2天后又可生长出第二批子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人工培养菌种的温度为18~23℃,菌种培养湿度60~65%,菌种培养光线为黑暗条件,菌种培养空气为环境清新无异味。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母种的菌种用真正无性阶段菌株或用成熟的天然的子囊抱子作接种体,具备能满足虫与菌生理、生化要求的特定条件,使虫菌结合实现侵染寄生,以使其长成虫草子实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人工培养期间定期检查,一般每天检查2次,及时淘汰染菌或劣势菌种。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有效简化了北冬虫夏草菌种的培养方法,继而可以有效缩短了菌种的培养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优化了母种的制备方法,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菌种的质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Kaiyun网站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云开网站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