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县海洋与渔业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扎实推进海洋经济和渔业产业各项工作。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9.11万吨、比增4.55%,增幅排位全市第三;渔业产值87.6亿元、比增3.34%,高出全市0.34%。
一是做强水产种业。启动“种业灯塔计划”,推动南方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开工建设,全县省级水产原良种场认定达4家(全市最多),参与完成全国首个《杂交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制定,“虎斑乌贼人工规模化育种技术研究”、皱纹盘鲍新品种“东山一号”2个科创项目通过验收/阶段性验收。二是拓展养殖空间。初步规划6个深远海养殖片区53800亩,完成在大坪屿海域新建深水抗风浪网箱30口,全县累计142口,数量居全市之最。三是改善渔业生态。开展海上养殖设施去泡沫化,累计完成去泡沫化网箱4524口、筏式养殖面积29141亩;推进提水式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基本完成全县10615.65亩提水式海水养殖的分类整治;开展乌礁湾海域养殖清退,共清退乌礁湾海域养殖面积约9200亩。
一是做大做强渔港经济。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项目于12月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中期评估;大产避风锚地通过省级竣工验收,全力推进古港、旗尾、西崎、大澳、冬古、顶上等6个已开工渔港项目。二是三产融合水平持续提升。推进加工设施设备和技术更新迭代,支持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设施设备项目8个,新增水产品加工设施设备94台套。推进渔旅深度融合,新增获评福建省“水乡渔村”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个(岐下村和冬古村),现全县累计达7个,居全市之最。
2024年以来,我县从严从紧管好渔业安全生产,扎实推进渔业船舶安全生产网格管理,抓实抓细海洋防灾减灾,强化横纵向合作执法机制,高压严打强化执法查处,确保全县海上生产安全形势保持安定稳定。共举办船员培训29期1461人,实时劝离在敏感海域边线艘次;立案查处渔业行政处罚案件42起,处罚金额25.7万元;行刑衔接3起,移送司法机关10人;完成纳管乡镇船舶8234艘,设置海上船舶预警应急指挥中心1个、乡镇船舶管理站7个。
2024年,全县未发生渔业船舶水上事故和意外事件,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安定稳定。
2025年,海洋与渔业工作将以深入实施“1663”强县富民工程为重点,牵头开展养殖升级攻坚,进一步优化渔业发展布局,做强做优渔业产业,牢牢守住渔业安全生产防线;牵头开展港口发展攻坚,通过项目带动,进一步完善渔港功能,全力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1万吨、产值91亿元,产量和产值增幅4%左右,增幅超全市平均水平。
1.全力推进深远海养殖与捕捞。细化东山县深远海养殖发展规划图,完善东山县推动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建设方案,扶持和引导有实力的公司共同开发深水海域,着力打造深远海养殖基地,推动创建海洋牧场。力争桁架类大型养殖装备“闽投东山1号”下海投产,加快推进海发集团20口桁架类大型深海网箱项目落地。鼓励有能力的本地企业发展远洋渔业,积极参与开发利用公海渔业资源的国际竞争。
2.深入实施水产种业发展行动。跟踪南方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等项目建设,加快搭建水产种业产学研创新平台;继续牵线县域内水产种苗龙头企业与国内高校院所开发开展深入合作,提升水产种质和健康化育苗技术,促进产业升级。
3.积极谋划渔业种养加一体化项目。围绕渔业领域种业、养殖和加工等环节,以鲍鱼、对虾为主导产业,精心谋划项目,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多元的东山县渔业领域种养加一体化现代渔业产业基地。
4.全方位开展渔业生态治理。实施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持续推进海上养殖设施去泡沫化,完成上级补助3万口全塑胶渔排升级改造任务;开展乌礁湾清退整治,力争至2025年12月,全面完成乌礁湾海域1.65万亩的养殖清退。
1.加快推进东山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以中期评估专家审查意见为指导,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加快地方自筹资金落实和项目实施进度,重点关注推进东山水产品集散基地和前楼镇乡村振兴点线连片暨“原味前楼”综合项目建设。
2.加快推进十大渔港建设。力争澳角中心渔港、下西坑一级渔港项目开工,古港二级渔港、旗尾三级渔港、大澳中心渔港扩建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围绕渔船安全风险防控、相关海域管控的工作主线,紧盯渔民群众不死人、渔民财产少损失两个根本目标,确保不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牢牢守住渔业安全生产防线.进一步落实海上船舶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按照省市县的统一部署,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定人联船”、网格化管理等措施,突出重点船舶管理,确保每艘船舶都有人管、管得住、管到位;及时掌握乡镇船舶动态,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船舶“不违规出海、不违规作业、不违规进入相关海域”。
2.进一步加强执法检查。持续开展渔业领域“打非治违”和渔业船舶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强化港口和海上执法检查力度,聚焦渔业船舶安全隐患问题,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涉渔乡镇船舶和“三无”船舶
3.进一步抓实船舶预警管控。完善县预警平台和七个乡镇船管站建设,落实预警协调机制,强化重点船舶、重点人员、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安全监管,及时发现和劝离相关海域附近船舶,及时处置异常船舶,切实消除风险隐患。Kaiyun网站Kaiyun网站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云开网站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