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整治,完成全市350所有用餐的中小学全覆盖检查、全面实现家委陪餐,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新增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24所,开放总数达183所,全年入场锻炼290万人次。
将80所学校列为午休条件改善提升试点校,全市投资2419万元,为3.2万名学生提升午休硬件条件。
秋季学期全市中小学校48.8万名学生接受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2+3”(2项基本服务+3项拓展服务)服务模式占比、开展科学教育类服务的学校占比均达100%。
备注:“2+3”,其中的“2”是指作业辅导和体育活动,“3”指的是从科普、文艺、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拓展服务中选三个项目。
实施巩固深化校外培训治理专项行动,建立年检长效监管机制,立案查处违规培训8起。
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级评估。湖里区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并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最新消息是,不只通过省级评估,厦门六个区都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级评估。
深化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增至6所中职、7所普高,普职融通班扩招至450人。
综合高中班设在中职学校,学籍是普高。普职融通班在中职学校,每年选拔一部分高二学生到普高上学。
去年我市指导203所幼儿园开设托育服务,提供托位6936个。也就是说,目前有203所幼儿园开办有小小班。
2所中职学校联合厦门华厦学院开展中职本科“3+4”贯通培养,面向全省招生100人,即读中职,本科毕业。
这里的“严管区”指的是接收警察送来的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到学校教育3到6个月,相当于“少管所”。
202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召开2024年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校园上党课。建立“三学强纪”学习机制,党纪学习教育实现41个基层党组织、155名处级领导干部及学校负责人、6859名党员全覆盖,全市教育系统共开展读书班63期、专题党课402场次、警示教育活动418场次、专题讲座71场,市委教育工委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5次。评选全市教育系统10个“十佳党建品牌”和10个“优秀党建品牌”,被列入“厦门基层党建十大事件”。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整治,完成全市350所有用餐的中小学全覆盖检查、全面实现家委陪餐,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召开全市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举办大中小学“大思政课”主题研学活动,启动“我与祖国共成长”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推进“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确定15个市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组织33所中小学与省、市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共建。举办第39届政治夏令营,辐射闽西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联盟地市中学生。组建厦门市教师阅读社团,思明区入选全国区域读书
优秀案例,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入选福建省区域读书优秀案例,5所中小学入选福建省书香校园。举办“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10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获全国“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小学组历年最好成绩季军。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举办10期“中小学家庭教育讲堂”,启动第十六轮“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首批评选20个中小学德育品牌,4个德育案例获评省优。
中小学体育特色工作获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宣传推广。举办20项厦门市青少年阳光体育竞赛活动,18所学校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所学校入选全国营养与健康学校。竹坝学校首获全国中学生排球联赛季军,实现厦门男子排球在全国赛事历史上零的突破。成功承办全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节目获奖数全省第一。举办庆祝2024年教师节文艺汇演、第34届中小学艺术节、第42届学校音乐周等活动。厦门六中博雅合唱团、厦门市鹭岛少年合唱团荣获2024中国音乐小金钟“最佳展演合唱团”、“优秀展演合唱团”。组织中学生艺术交流团赴挪威参加中挪建交70周年系列活动。新增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24所,开放总数达183所,全年入场锻炼290万人次。联合十四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聘请4位院士、315名专家担任科学教育顾问,海沧区入选全国实验区,4所学校入选全国实验校,培育50所市级实验校。青少年科创大赛100%获国奖,并获最高奖项“中国科协主席奖”。
全年建成中小学幼儿园项目45个、新增学位4.6万个。将80所学校列为午休条件改善提升试点校,全市投资2419万元,为3.2万名学生提升午休硬件条件。创建第一批163所厦门市儿童友好学校。秋季学期全市中小学校48.8万名学生接受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2+3”(2项基本服务+3项拓展服务)服务模式占比、开展科学教育类服务的学校占比均达100%。实施巩固深化校外培训治理专项行动,建立年检长效监管机制,立案查处违规培训8起。加快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进度,新公布五批211家机构白名单。2个案例入选2024年度全国“双减”及科学教育工作优秀案例。
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级评估。湖里区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并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获特等奖7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做法入选《中国基础教育》2024十大区域创新经典案例,项目式课程创新做法入选十大学校经典案例。深化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增至6所中职、7所普高,普职融通班扩招至450人。在3所中职学校试点开设综合高中班,共招收600人。确定8所普通高中特色项目建设校。指导203所幼儿园开设托育服务,提供托位6936个。入选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挂牌成立福建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闽西南工作站。争创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积极推动校地合作,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举办国际钢琴比赛、音乐周等系列活动,推动南京理工大学厦门数字信息研究院实体运作。推动落实6项市级综改项目,推动厦门职业院校参与建设“嘉庚职业教育中心”,实施船员培训、非遗技艺研习等8个海外培训项目。2所中职学校联合厦门华厦学院开展中职本科“3+4”贯通培养,面向全省招生100人。4所中职学校联合2所高职院校举办中高职一体化培养项目,招生290人。我市职业院校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3个、银奖10个、铜奖15个。其中,中职学校获得金牌3项、银牌9项、铜牌13项,获奖率达69.44%,集美工业学校获奖数位居全省首位。深入开展“就在鹭岛,共筑未来”促就业活动,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5.26%。制定《厦门经济特区老年教育规定》并于3月起正式施行。我市被列入全国首批学习型城市网络城市,2个项目入选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举办全省“9·28终身教育活动日”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国家老年大学在厦门设立全国首个地方分部。
举办“师者如光 一鹭芳华”庆祝第40个教师节十项主题活动,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系列活动近百场,举办“今天我们如何当老师”主题活动。评选首批厦门市教育世家,推出“为教师办实事”惠师举措。进一步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2名教师入选部级、15名教师入选省级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32所学校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师范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第三批69个名师工作室,认定市级名校长20名、市专家型教师30名、市学科带头人128名、市级骨干教师814名,建成教师发展示范校50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中职校新任教师2482人。选派35名优秀教师赴新疆、宁夏、万州等地对口支教。依托厦门医学院建设全市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圆满完成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交流会承办任务,试点工作经验在会上交流。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共建“南非(德班)海丝学院”。举办“2024美国‘青年大使’鹭岛行”“2024年暑期中美青少年交流营”、首届“小小外交官”活动。选派25个团组、311人赴国外及台港澳交流,接待国外及台港澳师生来访115批次、2479人。新增4对国外和3对港澳姐妹校。评选厦台校企融合办学试点学校4所、首批两岸青少年研学基地12个。成功举办第十四届海峡两岸中学生闽南文化夏令营、第十七届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中职)校长论坛。与金门县政府教育处建立定期协商机制,邀请金门中小学师生来我市参加各类科创、体育竞赛。推进教育山海协作,厦门37所学校和龙岩42所学校建立协作关系。落实重庆万州结对帮扶、全国东西部教育对口帮扶交流。
在全省率先建成“入学一件事”管理系统,获评教育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全省公共数据应用优秀案例、全市改革创新最佳案例、全市“三争”示范案例,在教育部会上作典型发言。“以人工智能立体式赋能教师教学创新”获评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典型案例,并在全国会议交流推广。1个案例获评全市公共数据共享优秀案例。2个案例获评数字厦门建设成果典型案例。创建70所市级中小学智慧校园,5所学校入选第二批省智慧校园试点校。推进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创新,29个案例在全省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奖,居全省前列。强化数字教育资源建设,58节优质课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举办第七届中小学创客大赛、“厦门i教育”平台数字应用开发推广活动和“2024教育护网”网络安全专项行动等。市教育局获省委网信办“闽盾-2024”网络安全攻防演练优秀防守单位。
入选全省公共机构第二批节水型单位。召开全市教育督导工作会议,聘任第八届市政府督学59人。编印《厦门市中小学校章程示范文本》,指导全市中小学开展章程修订工作。推动校园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防欺凌、禁毒、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组织1366所学校防灾避险演练,提升完善133所中小学校园内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在1283所学校建设校门一键式报警监控3102路。“校园学生防欺凌微治理体系”经验做法在教育部、公安部会上作典型发言。启明学校“严管区”于8月底正式开班招生。配合市发改委出台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定(调)价工作指南,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优化学生资助管理系统数据核验功能,确保全流程精准高效。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云开网站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